刚出生的小婴儿有些大哭且哭声响亮还难哄,有些则哭声低微、短暂易哄;越长大有些会变得怕见生人,不肯叫人,有些却笑脸盈盈啥都不怵。有的孩子遇事坚持到底,有些孩子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有的孩子比较有规律,而有的则较弱....
这些孩子们的气质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但生活中很多家长却也因此而忽视孩子们一些情绪化病症,比如抑郁症。
抑郁的产生大多是由于受到心理刺激引起的,如与父母分离,父母不和,缺乏家庭温暖,受到过多的惩罚、虐待,被抛弃,被拒绝,在学校受欺负、被嘲笑,学业失败,渴望的目标不能实现等。这些精神压力长久压在儿童/青少年头上,很可能一个生活中细小的挫折就能摧毁其精神,导致患上抑郁症。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临床表现有其特点:
1、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成年人抑郁症常见的症状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却不常见,相反,常表现为一些行为问题,如多动、攻击和违纪行为、学习困难以及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食欲减退等。
2、部分儿童还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愤怒和沮丧等;有些则在表达认知症状时,如绝望和自卑还存在困难。
3、不同的年龄段各有特点: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6~8 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
临床常遇到一些有抑郁情绪的孩子,而家长们也比较忧心:我们该怎么办?
抑郁情绪并不代表抑郁症,家长可以先到专业精神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弄清楚孩子状况,和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其实,只要积极关注我们的孩子,大部分孩子的抑郁情绪是可缓解、可干预的。
对于明显的抑郁,家长需要配合医生做好适当的防护和药物治疗工作。而对于轻、中度的抑郁儿童,家长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如确保规律的睡眠节奏与健康的饮食。每天做一点运动,理解和陪伴,积极地倾听孩子。运动可以增加个体的多巴胺分泌,增加个体的愉快体验,而家长积极、理解的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学会积极倾听不仅协助孩子走出抑郁的情绪,更有可能增加亲子的感情。
每天安排一点能够让孩子感到“愉快”或者“有成就”的小任务,鼓励孩子尝试,并且准备一些奖励,并且在精神上给与鼓励,安排有趣的活动等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热门推荐
近日,一条热搜引起了康达君的注意#那个为爱减肥的广东少女走了#这条看起来有点“温情”的句子,让康达君在看到的第一时间以为是少女为了帮助家人或者朋友而减肥,后来因为出了意
1月1日 ,辽宁大连一男子疑因与同事喝酒,醉酒后露宿街头全身被冻僵,两个握拳的手一直维持着同一个姿态,根本动弹不了了,双脚的脚趾头也冻得发青发紫。医生表示,双手双脚很难被保住
湖南康达近期接诊了一位酒精成瘾患者,50多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每天饭后要喝二两酒,因为长期饮酒还出现过幻觉,考虑到身体状况,家人强烈要求其戒酒,他自己也有意戒酒,但是
酒精依赖又叫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俗称“酒瘾”。它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出现的一种慢性、复杂性大脑疾病,与遗传因素、个性、生长环境、家庭因素、社会压力等等很多因素相关,
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在心境或精神状态、思维或认知模式、躯体功能以及行为方式四个方面。人们对抑郁症患者存在一个常见的偏见:抑郁症患者是会伤害别人的,因此会疏远这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