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两岁半被妈妈送去早教中心结果却被老师劝退:小舒总是拒绝与小朋友一起玩,并且推开拉她加入游戏的小伙伴。老师叫小舒名字,她也不理不睬,就跟没听见一样,自顾自地跑、跳,不论老师问什么,小舒都拒绝回应.....
早教中心老师建议小舒妈妈带小舒去看医生,最后检查发现小舒患有儿童孤独症。小舒妈妈听医生分析,结合早期小舒的一些表现,无声哽咽起来,十分后悔自己当时忽视了孩子异常现象,以至于很晚才意识到孩子患有儿童孤独症。
警惕婴幼儿反常的“乖巧”、“不粘人”
妈妈曾引以为傲的是小舒在1岁之前“很好带”——不吵闹,总是很安静,大家都觉得小舒很乖。离开妈妈怀抱也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痛哭,妈妈下班回到家也并不会伸手让妈妈抱...从不会主动索求妈妈的拥抱,也并不依恋其他亲人,尤其是不愿意与别人目光交流。
回想到这些,妈妈更加愧疚。工作繁忙,小舒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就连说话晚,家人也一直觉得“没事,很多小孩都讲话比较晚”。意识到小舒的问题,妈妈开始观察生活中小舒的习惯:她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
小舒在早教中心上课的几天总是喜欢跑来跑去,很难让她停下来,有时候又低着头一个劲用脚踢墙,一踢就是好几个小时.....
其实在儿童早期,绝大多数一岁以内已有孤独样症状,容易引起家长注意的问题是不会讲话或不理人,但从引起家长怀疑到带孩子去就诊,再到确诊之间的时间间隔往往比较长。
如小舒状况类似,绝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往往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这些儿童在婴幼儿期不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很少出现“陌生人焦虑”,表现为谁抱都无所谓,不理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回避与人的视线接触。部分孤独症患儿较大后会有分离焦虑,表现出对熟悉的人依恋。18个月时还不能指点东西、用视线来表达信息以及缺乏假扮游戏能力是儿童孤独症的早期指征。
三四岁时表现不合群,对小朋友没兴趣。在儿童时期受到挫折或受伤时,大都不会主动要求父母安慰,当然也很难主动去安慰关心别人。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不会交朋友,难以建立友谊。
言语交流障碍、感知异常,兴趣狭窄、刻板动作及强迫重复性行为也是典型表现。比如孤独症患儿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而专注一些重复性较多的事物,像圆的可以旋转的物体等。会依恋某些没有生命的物体,类似小棍子、木块等,整天拿在手上,如果强行拿开患儿就会表现得烦躁不安。
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围产期并发症、器质性因素等都可能是儿童孤独症产生的原因,病因不明,所以很难对症下药,但家长必须在日常相处时注意观察、及早发现,有些问题还是及时找专家诊断,找出不同病因,及时合理治疗。2~6岁是治疗的绝佳时间段,因为这一阶段大脑的分化刚刚开始,可塑性最大,发现和治疗的越早、效果越好。
热门推荐
近日,一条热搜引起了康达君的注意#那个为爱减肥的广东少女走了#这条看起来有点“温情”的句子,让康达君在看到的第一时间以为是少女为了帮助家人或者朋友而减肥,后来因为出了意
1月1日 ,辽宁大连一男子疑因与同事喝酒,醉酒后露宿街头全身被冻僵,两个握拳的手一直维持着同一个姿态,根本动弹不了了,双脚的脚趾头也冻得发青发紫。医生表示,双手双脚很难被保住
湖南康达近期接诊了一位酒精成瘾患者,50多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每天饭后要喝二两酒,因为长期饮酒还出现过幻觉,考虑到身体状况,家人强烈要求其戒酒,他自己也有意戒酒,但是
酒精依赖又叫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俗称“酒瘾”。它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出现的一种慢性、复杂性大脑疾病,与遗传因素、个性、生长环境、家庭因素、社会压力等等很多因素相关,
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在心境或精神状态、思维或认知模式、躯体功能以及行为方式四个方面。人们对抑郁症患者存在一个常见的偏见:抑郁症患者是会伤害别人的,因此会疏远这些患者。